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微信扫一扫
评审动态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2019版)解读
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
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七、提升管路安全
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
十、 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
患者安全的定义:
患者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外的心理、机体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不发生医务人员在执业允许范围之外的不良执业行为的损害和影响。
 
患者安全的隐患:
1.仪器设备对患者的安全隐患
各种仪器、设备的故障、数据误差、直接损害等。
2.浮躁的工作作风: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过多依赖仪器,观察病情不细。
3.护理力量不足所致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不高及病人护理安全问题。
4.某些医德医风问题诱发医患关系不协调,不利于创造患者安全的环境与条件
5.员工素质因其能力、个性、责任心不同,对患者安全带来不确定的隐患。
6.医院、科室监管不足,尤其是对规章制度执行的监督,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原因
7......
 
患者安全目标的更新进程
2007年
1.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2.提高病房与门诊用药的安全性
3.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4.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5.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
6.严格遵循手部卫生与手术后废弃物管理规范
7.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压疮事件的发生
8.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
 
 2008年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提高用药安全
3.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4.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5.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7.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8.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9.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0.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2009~2010年       2011年~2012
1.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的身份
2.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3.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正确执行医嘱
4.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5.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6.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相关感染的风险
7.防范与减少患者因跌坠床等风险的危害
8.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9.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0.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2014~2015年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2.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3.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
4.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5.提高用药安全
6.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7.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
8.加强医院全员急救培训,保障安全救治
9.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构建患者安全文化
10.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关注工作负荷对患者安全的影响
 
2017版
1.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2.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3.确保用药安全
4.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5.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6.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7.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8.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9.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10.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2019版
1.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2.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3.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4.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
5.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6.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7.提升管路安全
8.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9.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
10.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
.................................................................
 

限时免费试用
如果您想成为我们的客户请点击试用申请
0531-62325085
18300590912
3113243856
钟经理
Copyright © 2020 www.yypd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鲁ICP备16021316号-1 百度 国家卫健委 (旧版)动态 (旧版)公司动态